预制生化池的密封性是其核心性能之一,直接关系到污水防渗、地下水保护及环境安全。其密封性主要通过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、生产工艺、安装技术及后期维护五方面协同保障,具体分析如下:
一、材料选择:高强度与耐腐蚀性并重
混凝土材质优化
采用C30及以上标号混凝土,确保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,同时通过添加防水剂、抗渗剂(如硅酸盐类或聚合物类)提升密实性,降低孔隙率,防止污水渗透。
部分高端产品使用耐腐蚀混凝土,针对酸性或碱性污水环境进行配方调整,延长池体使用寿命。
钢筋骨架增强
内部配置热轧钢筋或冷轧带肋钢筋,形成网格状骨架,提升整体抗裂性能,避免因地基沉降或外部压力导致池体开裂。
密封材料辅助
池体连接部位(如接口、检查口)采用橡胶密封圈、聚氨酯密封胶或环氧树脂,填补微小缝隙,形成双重防水屏障。
二、结构设计:科学分区与应力分散
圆筒形或箱型结构
圆筒形设计使受力均匀,减少局部应力集中,降低开裂风险;箱型结构通过加强筋和分仓设计,增强整体刚度。
多级隔室分区
内部设置沉淀区、发酵区、澄清区,通过流体力学设计延长污水停留时间,减少水流冲击对池壁的侵蚀,同时降低气体压力积累。
柔性接口设计
池体连接采用承插式接口、法兰连接或凹凸槽结构,配合弹性密封材料,适应地基微小变形,避免刚性连接导致的渗漏。
三、生产工艺:工厂化预制与精细化控制
模具成型技术
使用钢制或铝合金模具,确保池体尺寸精度(误差≤2mm),减少拼接缝隙;模具表面涂覆脱模剂,保证池体表面光滑,降低毛细孔渗水。
振捣与养护工艺
采用高频振动台振捣混凝土,排除气泡,提升密实度;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结合,控制养护温度(20±5℃)和湿度(≥90%),减少收缩裂缝。
防腐处理
池体内外壁涂刷环氧煤沥青漆、聚脲涂料或玻璃钢衬里,形成耐腐蚀层,隔绝污水与混凝土直接接触。
四、安装技术:规范操作与质量检测
基坑处理与回填
基坑底部铺设砂石垫层(厚度≥200mm),夯实平整,避免池体不均匀沉降;回填材料选用级配碎石或中粗砂,分层夯实(每层厚度≤300mm),防止侧向土压力导致池体变形。
接口密封处理
池体拼接时,在接口处涂抹密封胶,并嵌入橡胶密封圈,通过螺栓紧固或焊接固定,确保连接紧密;检查口采用螺纹密封或法兰盖板,配备橡胶垫圈。
闭水试验验证
安装完成后进行24小时闭水试验,池内注水至设计水位,观察无渗漏后方可回填;试验水压需达到设计压力的1.5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