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品生化池的安装过程是一个系统化、标准化的工程,涉及前期准备、基础施工、设备吊装、拼接组装、管道连接、系统调试等多个环节。以下从技术原理、操作步骤、关键控制点三个维度详细描述安装过程,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:
一、安装前准备:确保场地与设备适配性
场地勘察与规划
地形测量:使用全站仪或GPS定位设备,测量场地坡度、高程,确保生化池安装后水平度误差≤5mm(避免因倾斜导致水流分布不均)。
地质评估:通过地质钻探或土壤承载力测试,确认地基承载力≥150kPa(如软土地基需进行换填或打桩加固)。
空间布局:根据处理规模(如100m?/d)和工艺流程(如A?/O工艺需厌氧池、缺氧池、好氧池串联),规划设备摆放位置,预留管道连接、检修通道(宽度≥0.8m)。
设备检查与验收
外观检查:检查池体(如玻璃钢或PE材质)是否有裂纹、变形,填料(如弹性立体填料)是否完整,曝气头(如微孔曝气盘)是否堵塞。
性能测试:对配套设备(如风机、水泵、PLC控制系统)进行空载试运行,确认电机转向、振动值(≤7.1mm/s)、噪音(≤85dB)符合标准。
文档核对:核对设备清单、合格证、安装说明书,确保所有配件(如法兰、螺栓、密封垫)齐全。
二、基础施工:为设备提供稳定支撑
基础类型选择
混凝土基础: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或设备重量较大(如单池容积≥50m?)的场景,基础厚度≥200mm,配筋率≥0.2%。
钢构基础:适用于临时性或移动式项目(如施工工地),采用H型钢或槽钢焊接成框架,表面防锈处理(如喷涂环氧富锌漆)。
基础施工要点
平整度控制:使用激光水平仪调整基础表面平整度,误差≤3mm/m,防止池体安装后变形。
预埋件安装:在基础中预埋地脚螺栓(如M16×200),螺栓顶部高出基础面50mm,便于池体固定。
防水处理:在基础表面涂刷防水涂料(如聚氨酯防水涂料),厚度≥1.5mm,防止地下水侵蚀。
三、设备吊装与定位:确保准确对接
吊装方案制定
设备重量计算:根据池体容积和材质(如玻璃钢密度1.8-2.1g/cm?)计算总重量(如50m?玻璃钢池约重9-10.5吨),选择合适吊车(如25吨汽车吊)。
吊点设置:在池体顶部对称设置4个吊点(间距为池体长度的1/3),使用钢丝绳(直径≥16mm)和卸扣(额定载荷≥10吨)连接。
定位与固定
粗定位:使用吊车将池体缓慢吊至基础上方,通过人工牵引调整位置,使池体中心与基础中心偏差≤20mm。
精定位:使用激光定位仪或全站仪微调池体水平度和垂直度,水平度误差≤2mm/m,垂直度误差≤3mm/m。
固定连接:在池体底部与基础预埋件之间安装减震垫(如橡胶垫),通过螺栓(M16×150)和螺母紧固,扭矩值≥180N·m。
四、模块拼接与密封:防止渗漏与短路
拼接方式选择
法兰连接:适用于池体与池体、池体与管道的连接,使用标准法兰(如PN1.0 DN300)和密封垫(如三元乙丙橡胶垫),螺栓对称紧固,扭矩值≥120N·m。
螺栓连接:适用于池体分段拼接(如长度超过6m的池体),在拼接面涂抹结构胶(如环氧树脂胶),螺栓间距≤200mm,确保连接强度。
密封处理要点
拼接缝密封:在拼接缝外侧涂抹防水密封胶(如硅酮密封胶),宽度≥10mm,厚度≥3mm,形成双重密封。
管道穿墙密封:在管道与池体穿墙处安装防水套管(如刚性防水套管),套管与管道间隙填充沥青麻丝或聚氨酯发泡胶。
满水试验:拼接完成后向池内注水至设计水位(如池体高度的80%),观察24小时无渗漏,渗漏量≤0.1L/(m?·h)。